Friday 24 September 2010

電影:The Soloist 獨奏者

電影:The Soloist 獨奏者
(好像也有翻譯成「心靈獨奏」,幹嘛啊,什麼事情都要扯到心靈兩個字,就覺得境界比較高嗎?真是畫蛇添足!)

關於這部片的內容簡介和心得,我覺得以下這個網址已經介紹的很詳盡,觀點和論述也可選可點,我看完的感想和心得也差不多:

http://www.filmusing.com/2009/11/soloist.html

我自己看完這部片的感受,應該說是和上文的態度很一致,也很推崇作者的看法和觀點。不過其中一個小小的觀感不很一樣,就是劇中的記者 Steve Lopez (Robert Downey Jr. 飾) ,對於他發現的精神病症卻又是音樂天才的遊民 Nathaniel Ayers (Jamie Foxx 飾),試圖想要帶他進入常規社會的動作,想要給他環境,甚至提供舞台希望他一展長才的作法,就算是有點點自私圖名利或是個人的英雄主義,我覺得這些行為很人性也很自然,我覺得還不至於過份霸道。

我們看到一個人有極高的天分沒有施展,當然就會替他扼腕,有機會自然會想拉他一把,推他一下,不是嗎?

當然,這件事情也就是我們可以深思的一點,作者的論點我是贊成的:一個自詡要「幫助」別人的人,確實是要好好想想,別人真的需要我的幫助嗎?我是不是在強加自我的價值觀在別人身上?我自以為的社會價值,是不是真的適用於對方,當我在提供我自以為的「協助」,甚或是自以為的對對方的「救贖」時,方法是否恰當合宜?

這是在講天才的故事,而在我們自己生活的周遭,比較平凡的小事,關於自己的小小表現,我就會想到跟鋼琴老師說「小宇只是一個很普通、比起平常被催逼、不知所謂的學琴孩子,表現出那麼一點點的還不錯,其實,老師你不用急著要他去參加這個那個的比賽…… 」不是要通過什麼音樂考級我們才會有成就感、不是要拿到音樂比賽大獎我們才能知道音樂的美好,我們在平日的練習與琢磨,自然能夠得到學習音樂的成就感與體會音樂在我們生命中重要性。(如果有那個閒錢去考級比賽,我想我們寧願花那個錢去聽一場專業的演奏會。── 最近真的好窮啊!) 劇中至少告訴我們 Nathaniel Ayers 這個有著精神疾病的音樂天才,他也許不需要觀眾,不需要別人的讚賞,他在嘈雜的車道旁,自得其樂地拉琴享受自己的音樂,是他最快樂的時光。我們這些所謂「正常人」,實在不該用鄙薄或是惋惜的眼光,去看待他展現音樂的方式。

當然,我也一樣在檢討與反省,我這個做媽的是不是用自己太過超然的角度(有時候有點憤世嫉俗?),去看待一個孩子的學習,所以排斥這些考級與比賽。也許,我是應該給小宇他一個簡單的表現機會,小孩子需要場合展現他的學習,雖然他不是大音樂家、他不是多有天分,但是每個人總有夢想,要個展現的舞台來發出自己小小的光和熱吧!

話說回來,我很喜歡這部片,很真實,很人性,我非常非常喜歡電影的結局: 編導沒有把 Steve Lopez 和 Nathaniel Ayers 兩人的關係作什麼灑狗血的友誼昇華或是故意賺人熱淚的啟示(甚至好像還因為兩人之前的衝突,感覺有點隔膜),也沒有把 Nathaniel Ayers 結局推向大舞台或是功成名就,就像這個欣賞文說的「改篇自真人真事的人生當然亦充滿缺撼美!」這才是真實自然的人生。

**********

相較於之前我看過一個日本的卡通「琴之森」?(名字不太記得了),我就覺得整個劇情很難看很老套,反正是個天性自然的音樂神童,站上舞台把皮鞋也甩了、領帶也扯掉了、襯衫也扯飛了,這樣的作法,才是讓音樂自由解放嗎?(我覺得劇情這樣安排,才真是一點新意都沒有)。那我們這些整肅儀容的演奏者和聽眾,難道就違背了音樂自然奔放的本質嗎?你以後都到森林還是海邊去開大自然演奏會好了,大家也都隨意坐,我這個聽眾也覺得每次要去聽演奏會還要注意服裝儀容、正衿危坐,真的很煩哩!

還有一個韓國的電影「我的小小鋼琴家」(也還是不太記得是不是這個名字),說是靈感來自俄國浪漫派鋼琴演奏家霍洛維茲,什麼追求音樂本質的完美,而非國際比賽,但是劇情講的不就是「離開自己親愛的人,到什麼國外去發展,為了前途彼此都要做一些心情上的割捨……。最後果然功成名就回來開演奏會……」我比較想問的是:如果這個小孩後來沒有功成名就呢?如果他後來不過就是個學了音樂在家裡開鋼琴教室的老師呢?這樣就表示他庸庸碌碌了嗎?做了錯的抉擇了嗎?讓他遠走他鄉出去自己小小年紀一個人孤苦奮鬥,那送他出去的老師要不要後悔自己的選擇呢?這個小孩他會恨那個當年為了所謂可能的「造就」與「成材」忍痛割捨掉他的老師嗎?…… 這些電影,都用這種走上大舞台發光發亮成名之類的東西來做收尾,實在太老套也太膚淺,看到這類電影,只讓我好像看到了小時候的作文收尾「我們要早日反攻大陸,解救苦難同胞。」

我要說的是,平日我們在做一些學習與訓練(比如說學鋼琴)、甚或在做一些大方向的抉擇,還是應該回歸自己的本心,我希望、我想、我期待成名賺大錢,這都是很自然的事,但是,如果我們不能「功成名就」「衣錦榮歸」,是會有遺憾,是會有難過,但是,因為你自己真心喜歡,你就不會否定掉你花的功夫與努力,也會記得這整個學習過程帶給你的快樂和成就。我在想那個「我的小小鋼琴家」的劇情,如果是他最後也並沒有所謂功成名就或是衣錦榮歸,但是他到了一個好環境學習了他喜愛的音樂,有所精進與啟發,他也應該要覺得沒有遺憾才是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Note: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