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 13 October 2008

《 Appoggiatura 倚音?長倚音?》

老師給的巴哈Selections from Notebook for Anna Magdalena
(March 進行曲Bwv Anhang 124)
第十三小節出現了很小的八分音符,我想都沒有想就是把它當很短促的裝飾音彈,才被老師指正,這個不是有小小八分音符加上小斜線的裝飾音(好像叫做短倚音)喔,它叫做Appoggiatura,老師很小就出國,不太記得這種裝飾音中文叫做什麼。我去查了一下,大概就是長倚音,有別於多了一個小斜線的短倚音。

有小斜線的短倚音,在巴洛克時代並不使用。

事實上,我這種不專心的人,從小學過兩年的琴,生小孩前短暫再拜師習琴,也彈過這首,到現在第三度彈此曲,才第一次注意到有這種「沒有小斜線」的裝飾音。(該質問我以前在幹嘛?還是我以前的老師在幹嘛?)

連帶想起,小宇前兩週在拉巴哈那首家喻戶曉的小步舞曲 (Minuet, Bwv Anhang 114),小提琴老師當場就是把譜面上那個第八小節的小裝飾音(B)改掉,那一個小節要小宇改成完整一拍B note 和兩拍A note,只簡單地跟小宇提了一句,巴哈沒有用這種音符(有斜線的小裝飾音)記譜,當下我沒有細想也沒多問,因為小宇也恰恰好在練這首鋼琴曲子,而我們這本Selections from Notebook for Anna Magdalena 鋼琴譜也就是小提琴老師改成的節奏。

現在想起來,才知道,喔,原來是這樣的啊。回去一仔細看鋼琴譜,才發現那果然又是一個沒有小斜線的(所謂)長倚音耶。

我手邊還有一本從台灣帶回來的巴哈初步,並對照美國這裡的版本 First lesson in Back,發現裡面有些地方,編著 Walter Carroll 確實是把一些長倚音都改成短倚音,這樣記譜與造成彈奏的結果,是不正確的(或說是不忠於現有原始的資料) 的,而且也誤導了讀者,因為短倚音這種記譜法在巴哈的譜裡並沒有使用。

另外一些裝飾音的註記與使用,也被 Walter Carroll 改編,有點不太符合巴洛克音樂或說 Notebook for Anna Magdalena 的原貌,不知道這位十九世紀末的先生,是不是那時候的考據資料還沒出土、也還沒現在對巴哈相關手稿的研究這麼豐富,才會這樣邊譜本?還是他就是覺得這個曲子就是改編給小孩,符合現代的彈奏法,省掉了那些有典故的東西?而且,也簡化了很多東西,很多的 ornamentation他都省了。

我手上 Alfred 出版的 Selections from Notebook for Anna Magdalena 裡面對 Appoggiatura 的說明,貼在下面,另外我還找到網友網誌中對長短倚音的說明
http://blog.roodo.com/dcalfine/archives/3676207.html

在維基百科則是出現這兩個詞:Appoggiatura,Acciaccatura

** 不過照書上的說法和規則, Minuet, Bwv Anhang 114,第八小節這個小音符(B) 是長倚音,應該要彈兩拍啊。問老師,不彈兩拍的原因是,如果後面那個 A 在第三拍才出現,跟左手的音成為不和諧的七度音…… 犯了巴哈解決不和諧音的大忌…… 為此,我們又講了一大堆和諧音不和諧音與解決等等…… 背後的學問可大得很,可能也還有很多爭議,巴拉巴啦,都是我都沒有聽過的,真要吸收理解,可能要找書來看了。
20081013.jpg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Note: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.